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亲切会见了“2023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武汉行”考察团,武汉市副市长汪元程出席投资合作交流会并讲话。武汉市政府秘书长张忠军、副秘书长姚晴,蔡甸区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余从斌,市委外办主任段晓明,市经信局局长杨相卫,市商务局局长余力军,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李琛、副主任田雁,市招商办常务副主任张权,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江国文等进行了热情接待。
在汉期间,考察团一行通过市长会见、企业对接、政务交流、圆桌对话、企业考察等多项活动对武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为促进双方持续深化经贸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起了很好的开头。
比彼西,申克机械,卡尔克鲁斯,伍尔特等30家世界隐形冠军企业高管,中德产业促进中心主任及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上海负责人张熙,上海地市商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波等参加活动。
程用文会见了考察团一行,并与嘉宾们逐一进行了交流探讨,现场气氛融洽。
程用文首先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大家对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对来汉投资兴业的信任关注。
他说,武汉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区位交通便利通达、科教人才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实力雄厚、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环境宜居宜业宜游、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当前,武汉正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的总体定位,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强化制造业当家,扎实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
程用文表示,武汉与德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在经贸工业、教育医疗、文旅艺体、交通物流、友城交往等领域均有良好交流与合作,结下深厚友谊。希望以此次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武汉行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多领域交流合作。武汉将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尽心竭力提供一流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在汉发展壮大。
嘉宾们介绍了各自企业的业务布局和来汉投资发展的合作意向,涵盖可再生能源、工业、医疗、轨道交通、对外贸易、智能制造、光电科技等多个领域。他们表示,很荣幸参加此次武汉行活动。武汉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的战略要津,与德国产业契合度高,企业来汉发展机遇良多、前景广阔,希望能投资武汉、深耕武汉,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一行与武汉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及武汉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代表参加了在武汉会议中心召开的2023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武汉行投资合作交流会,共话合作交流新机遇,共探“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汪元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武汉与德国虽相隔万里,但双方交往历史源远流长,截至2023年5月,德国累计在汉设立外资企业109家。当前“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在武汉叠加,为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投资创造了优势条件。他期待,双方以此次交流会为契机,在产业对接、科创合作等领域实现互利共赢。武汉将坚持“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外资企业在武汉发展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向广大德资企业打开机遇大门。
会上,武汉市商务局局长余力军推介了武汉的重点产业、投资优势和营商环境。东湖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艾传荣,武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吕鹏,蔡甸区委常委、副区长赵永强分别推介了拟建的中欧科创核心区、中欧智能制造核心区规划及产业定位情况,展示了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园区建设及取得的成果,获得与会企业代表积极响应,激发了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一行的浓厚兴趣。
张熙介绍了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情况,表示对武汉经济充满信心,愿意投身武汉发展大潮中,积极推动汉德双方合作,为武汉建设“三高地、两基地”做贡献。比彼西、申克机械等6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分别作交流发言,他们为武汉积极开展对外招商的举措纷纷点赞,看好武汉区位得天独厚、交通物流便捷、产业生态完备、科创资源富集,表示将结合企业自身优势,聚焦产业发展新机,推动在汉投资布局。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上海负责人张熙、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苏新威、比彼西绝缘子集团总经理余佳以及武汉人天包装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李响等6人受邀参与了圆桌论坛讨论,田雁主持。
各方围绕“深化务实合作,厚植隐形冠军投资沃土”的主题,就德国在科创体系培育方面的特点与经验、中德企业合作领域的前景与挑战、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在华中部投资计划、武汉营商环境的感受和建议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为进一步深化武汉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合作,推动武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认为,武汉有市场和产业优势,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和专业周到的服务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据了解,从38年前德国人威尔纳·格里希在武汉柴油机厂走马上任,成为新中国第一任“洋厂长”,到2019年9月,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武汉,商议建设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武汉与德资企业关系日益深厚。西门子、伟巴斯特、欧颂等一大批德资企业相继落户武汉,成为武汉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印证。
企业洽谈促进产业对接
此次武汉行考察团的企业涉及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电气、智能装备、专业服务等领域,在汉期间,与30家武汉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共同参加了2023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武汉行对接洽谈会,共话商机共促发展。
“隐形冠军”的概念是由德国赫尔曼·西蒙教授提出的,他认为,“隐形冠军”企业是指在某个细分领域市场排名前三、年营业额不到50亿欧元且不为公众所熟知的中小型企业。而中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则是最有希望成为“隐形冠军”的“种子选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工匠精神,阐明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内涵。无论是“隐形冠军”还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两者都将工匠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正是这种精神驱动着企业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各自领域里的佼佼者。
近年来,武汉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取得明显成效。武汉全市共有“专精特新”企业148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数达207家,位居副省级城市第4、全国第7。目前全市20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占比达97.6%,网络安全、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产业集群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厚植产业根基、增强产业韧性的关键力量,为武汉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余力军表示,举办德国隐形冠军企业武汉行活动,是武汉全面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对欧制造业招商行动方案》的重要举措,全面展示当前武汉全力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高地、中西部欧资企业投资首选地和高质量欧资聚集地的新面貌、新思路、新作为。武汉将全力扩大外资市场,加大对德对欧招商力度,服务支持企业,做好外商招商引资保障工作。
考察团一行参观走访了东湖高新区、蔡甸区中德国际产业园、武汉经开区、伟巴斯特、康明新东亚研发中心等地和企业,对武汉的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配套优势、投资经营成本及相关扶持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考察团一行纷纷表示,将持续关注武汉发展动态,结合自身优势,聚焦产业发展新机,推动在汉投资布局。
据了解,武汉位于中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区位优势以及产业基础、人才资源、开放平台、科技创新等优势明显,不仅能形成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超大规模市场,而且还能坚持内引外联、双向开放,形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武汉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开辟经济发展新赛道。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四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日益成熟,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等五大优势显著,吸引一批外资企业布局武汉。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投资沃土,武汉将优质外资企业“引进来”。据悉,截至目前,累计在汉投资世界500强企业达310家,武汉已成为我国中部地区外商投资最密集的城市之一。
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一片充满商机和活力的创新创业热土。具有以下突出优势和特点: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22年,武汉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总量达到1.89万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第8,投资、消费、工业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居同类城市前列。今年武汉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经济总量有望跨越2万亿元大关,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正在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引擎。
产业发展实力雄厚。产业门类齐全,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的36个,除了传统的汽车、钢铁、石化以外,正加快建设存储器、航天产业、网络安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等五大产业基地,“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和服务、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加速迈向世界级。2022年,武汉获评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503家、增长38%,总数达12654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8%。
科教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各类高校92所、在校大学生130多万人,是全球大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每年有3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留汉就业创业,目前人才资源总量超300万人。在汉院士75位,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0个。武汉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去年科技部发布的全国10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综合评价中,武汉排名全国第五。
区位交通便利通达。武汉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北交通大通道的中心枢纽,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位于我国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高铁4小时覆盖全国80%的重要城市;立足中部腹地和战略纵深,能够形成辐射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的市场规模。
自然资源禀赋优越。有“一城秀水半城山”的美誉,两江四岸风景优美,长江、汉江穿城而过,166个湖泊点缀其中,水资源占全市面积的25%(居中国大城市之首),446座山峰层峦叠嶂,是一座山水形胜、宜居宜业的城市,是全球唯一人口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